朱炳仁|铜雕泰斗 熔古铸今

时间: 2024-05-19 09:36:02   来源: 凯发k8国际手机app下载

  铜雕技艺,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传统手工技艺, 它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制造的延续。铜雕艺术主要体现了造型、质感、纹饰的美,多用于表现神秘而有威慑力的宗教题材。

  铜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类对于铜雕的狂热追逐延续了几千年,其艺术价值在整个世界都得到一致认可,其魅力可见一斑。铜雕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的青铜器时代,从夏朝开始,中国人便创造了青铜文明。商周时期铜艺更是发展到了顶峰,兵器、器皿,甚至农具都是青铜制品,算得上铜文化艺术的第一次高峰!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铜雕艺术品有西周的“伯矩”鬲,晚商的“司母戊鼎”以及汉代的“马踏飞燕”。

  十二世纪初,宋室南迁,定都临安,杭州遂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四方移民云集,大批铜匠也涌入此地。

  清同治年间,铜器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铜艺产品在款式、工艺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清朝盛产铜锅、铜钩、铜壶、铜罐等铜艺制品,十分精致, 其雕刻手法互相配合,精工细作,以形态逼真取悦于人,尤其是雕刻茶壶和各种首饰,做工精细。

  1937年底,中国经济遭受极大的破坏,中国工艺品遭受重创,杭州的打铜巷也没有了先前的繁华景象。

  新中国成立以后,杭州铜雕枯木逢春。朱府铜艺第三代传承人朱德源通过对雕刻工艺的改革,丰富了铜雕的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使铜雕艺术慢慢地恢复了生气。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铜艺也与时俱进,有了不一样的发展。不过,让人惋惜的是,提起铜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没有灵魂的铸造件,真正的艺术却被人们遗忘。

  要想了解铜艺,不得已提一个人,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铜雕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朱炳仁大师。

  2006年,国家商务部开始认定“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成为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朱家人世世代代的努力,揭开了新的篇章。

  “朱府铜艺”发源于绍兴,始创于清朝同治末年1875年,距今已有近150年历史。

  “朱府铜艺”第一代传人,出身书香门弟的朱雨相,和他的三弟——后来名噪江南的书法才子朱庆润,挂出了“朱府义大铜铺”的牌匾。此后,朱家的铜雕技艺代代相传,享誉江南,成就了“朱府铜艺”的金字招牌。

  朱宝堂将铺子店名改为“朱府瑞昌铜铺”,他写得一手好字,常为庙里捐上一幅匾额,并为佛教寺院精铸铜香炉、铜法器、自己也常年吃素,是虔诚的佛教三宝弟子,诚厚信义,技艺精湛,生意红火,还在临县上虞崧厦镇等地开设分店。

  朱德源先生为杭州市书写了二千余幅招牌字,为名山大刹书写楹联匾额百余幅,并将书法用铜来做,使铜又重新回艺术大门。1984年在杭州浣纱路开设《朱德源书画社》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民营书画社,被誉为中国文化改革第一书家。

  朱炳仁,1944年生,继承了祖辈对铜的喜爱,从铜招牌做起,直到承建中国当代百余座铜建筑,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奠基人”。朱炳仁、朱军岷二代携手集五代精华,倾其所有倾其所能打造“江南铜屋”,就坐落在杭州历史古街——河坊街上。

  朱炳仁,浙江杭州人,1944年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是百年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是目前国内铜雕界唯一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运河三老之一、西泠印社社员、海峡两岸架桥使者、中国文物修复委员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故宫博物院顾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第十届政协委员、杭州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杭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有雷峰塔、灵隐铜殿等标志性铜建筑,从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到无锡灵山、潮州开元的数个名寺大庙中,都能见到朱炳仁的铜建筑和铜艺术作品。

  朱炳仁创立熔铜艺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他的诸多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文化部、国内外博物馆等众多机构收藏。 他诗、书、画、印、铜综合才艺,在国内外有很高评价。

  2007 年 熔铜壁挂《阙立》被国家博物馆收藏;熔铜艺术作品“并蒂方有胜景来”被连战两岸和平发展基金会收藏。

  2009年6月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2010 年 熔铜艺术作品《情满天地》赠与智利政府,为智利里氏8.8级大地震赈灾。

  2012年雷峰塔微缩铜雕被俄罗斯文化中心收藏;熔铜壁画《含熙》被泰国文化中心收藏。

  2013 年“秦俑”系列十二件、“灵鹿”系列十二件、巨幅铜画《气宇天地》、钟器铜画“莲动千里”以及盆雕、水墨、书法、铜印计八十余件被台北克缇美术馆收藏。

  2015年《百花齐放》被中国文化部收藏。大型铜雕壁画《春和清妍》被新加坡中国艺术中心收藏。

  2019年1月5日,以铜雕艺术家朱炳仁命名的“朱炳仁艺术”主题邮局正式对外营业,并举办《己亥年》生肖特种邮票首发仪式。这是中国邮政史首位艺术家主题邮局。

  2020年1月5日,朱炳仁推出第二本主题邮册,鼠年《紫禁澄怀》庆贺故宫600华诞邮册

  2021年2月11日,朱炳仁作品登上央视春节特别节目《一年又一年》,朱炳仁与朱军岷作品铜五牛首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2021年4月,朱炳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这也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年来,首次邀请中国工匠代表参加论坛并发表演讲。

  CCTV-13报道朱炳仁出席博鳌亚洲论坛,熔铜壁画——《万泉归海》《清香自远》,被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收藏,并陈列在中心大堂内

  2021年4月,历时半年创作的两幅巨幅熔铜彩色壁画——《万泉归海》《清香自远》,被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收藏,并陈列在中心大堂内,并同期参加“中国文化人物20位大家联展”。

  2021年5月25日,朱炳仁·铜和《国家宝藏》IP产业融合项目启动,双方合作深挖历史背景和文化瑰宝的历史底蕴,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2023年1月21日,连续8年,铜生肖之王朱炳仁又带着兔年贺岁吉祥物上央视主播台。

  儿子朱军岷用“跨界”这个词形容父亲,“他是一个全方位的人,不停地学,不停地变,从铜雕到书法、绘画、写诗、摄影。”200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二十一世纪封面人物》评语说:“铜雕艺术大师中,朱炳仁先生当之无愧为一代宗师。”

  朱炳仁在铜建筑、铜雕塑和铜书法等领域拥有60 项国家专利,并在多层次锻刻铜浮雕艺术、紫金刻铜雕艺术和现代铜书法艺术创作上有开拓性的贡献。他创造的铜建筑不仅规模大,工艺精美,而且气势恢宏,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博大、和谐的精神;他的铜书中蕴含无尽的书法美,他将绘画、雕塑和书法三种艺术样式综合运用,构成富有装饰性的铜书壁挂。他的铜艺术品,在深刻挖掘文化的同时,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内涵,强调与观众的情感交流,希望将感悟传达给观赏者的同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朱炳仁被誉为“中国当代铜建筑之父”,他独创了熔铜艺术,开创了“熔现实主义”新流派,造就出的一种新的美学、视觉、艺术概念,是对世界已有的艺术流派的一种颠覆。他将不同熔铸条件下的熔块重新配置,赋予了铜流动的自由,不但“胸中有丘壑”的中国写意找到了新天地,而且整个铜艺也有了新气象。

  熔铜艺术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首创,是用“无模可控熔铸工艺”创作的一门艺术,“无模”使铜液自然流畅而解形;“可控”使铜液在艺术家掌控中熔意。朱炳仁坚持拓展以铜为原料的艺术视野,目光超越了传统的形式,努力以一个工艺美术大师的地位,站在亚洲艺术甚至世界当代艺术的高度寻找突破点。经过三年的艰苦探索,创造出“熔铜艺术”,成为艺术生涯中的又一座巅峰。

  朱炳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艺术造诣,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他为中国创建了雷峰塔、峨眉山金顶、G20杭州峰会主会场等百余座铜建筑装饰,也用巨幅彩色铜雕壁画和独创的熔铜艺术开启了中国铜壁画的艺术高峰。

  不仅如此,经过几十年的钻研,朱炳仁总结“朱府铜艺”八大祖传绝活,出版专著《中国当代铜建筑艺术》,创建中国铜雕科学理论体系,研发了62项铜雕国家专利技术;独创熔铜艺术、庚彩工艺,开创“熔现实主义”新流派。

  朱炳仁一直倡导“藏铜于民,拯救铜文化”的理念,认为铜不应该淡出人们的生活,而应回归老百姓的生活中去。

  朱炳仁、朱军岷“铜雕父子”一起创立“朱炳仁·铜”品牌,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设立文创艺术馆,让铜回到人们的生活里。“在故宫开文创馆,放在过去真是很难来想象。”这也为他为之孜孜不倦的铜雕艺术打开了又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

  当“把故宫带回家”与“把铜带回家”碰撞,中国美术大师朱炳仁将故宫文物与现代铜文化相结合,创作出“五牛铜雕”作品,成为首位将作品陈列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广场的现代艺术家。

  CCTV1《非遗里的中国 》首播,非遗代表“铜雕父子”朱炳仁、朱军岷两位大师,为首季开篇。节目由撒贝宁主持,单霁翔、潘鲁生、陈数担任嘉宾。

  朱炳仁,梵铜之心,时代巨人。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的伟大复兴,也应该是一个呼唤巨人、产生巨人的时代。

  ——叶小文(原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

  朱炳仁的铜雕艺术精品,具有很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跟着时间的推移,必将会成为极有收藏价值的文物珍品,必将载入我国乃至世界铜雕艺术的史册。

  朱炳仁从中国传统出发,并将其融入到他的视觉故事中,通过这一种方式,他找到了一条通往多样化主题的道路。

微信/电话同号 135-8216-1651 返回顶部
导航 电话咨询